案例:某平台大力推广 “0.29 元 / 卡时” 的 A100 套餐,细查发现实为 A100 PCIe 40GB 版本(非当前主流的 SXM4 80GB)。前者显存带宽仅为后者的 70%,且不支持 NVLink 多卡互联,训练千亿参数模型时效率降低 40% 以上。
识别要点:务必确认 GPU 具体型号(如 A100-SXM4-80GB、H100-PCIe-160GB)、显存容量、接口类型(PCIe/SXM)及是否支持 NVSwitch。警惕含糊其辞的 “A100/H100” 描述,要求提供硬件参数截图(如 nvidia-smi 命令输出)。
案例:某平台 “0.5 元 / 卡时” 的 H100 套餐仅限西北偏远数据中心,且仅在凌晨 2 点 - 6 点开放使用。当用户需要在白天调用东部区域资源时,不仅需按市场价付费,还需承担跨地域数据传输的高额延迟(>50ms)。
识别要点:明确询问资源的物理位置(影响网络延迟)、可用时段(是否覆盖业务高峰)及配额限制(单用户是否有使用上限)。可要求平台提供近 30 天的资源可用率数据,避免 “低价但用不上” 的尴尬。
网络出口费:模型加载、数据回传等流量按 GB 计费(如 0.8 元 / GB),训练一个 100GB 的大模型,单月流量费可能超过计算成本。
存储费:系统盘免费,但高性能 SSD 数据盘按 “容量 + 时长” 收费(如 0.1 元 / GB / 天),1TB 数据存储一个月需额外支付 30 元。
管理费:结算时收取 10%-15% 的服务费,或对 “超额使用”(如单卡负载超过 80%)额外收费。
闲置占用费:任务结束后未在 15 分钟内释放资源,按全价计费(某平台因此产生的 “冤枉钱” 占用户总支出的 12%)。
识别要点:要求平台提供完整价目表,模拟真实业务场景(如每月 1TB 数据传输、500GB 存储需求)计算总成本,避免 “低价引流,高价收费”。
案例:某平台首月 “1 元体验 100 小时 A100”,但用户需签订 3 个月合约,后续两个月自动按 2 元 / 卡时续费(高于市场价 50%),且提前解约需支付违约金。
识别要点:细读合同条款,明确优惠期限(是首周、首月还是长期)、续费价格、退款政策及解约条件。警惕 “自动续费” 默认勾选,要求平台提供清晰的价格变更通知机制。
资源所在数据中心位置(是否靠近用户或数据存储地,影响延迟);
可用时段(是否覆盖业务高峰,如 9:00-21:00);
资源配额(单用户最大可同时租用的卡数);
故障响应时间(是否提供 7×24 小时技术支持)。
费用构成(是否包含所有隐性成本);
价格有效期(优惠是否长期有效);
续费规则(是否可自主选择,价格是否透明);
解约条件(提前终止是否收费,违约金比例)。
硬件性能是否与宣传一致(如训练速度、显存占用);
费用计算是否透明(实时账单是否与预期吻合);
运维响应是否及时(提交工单后多久得到回复)。
若为小规模测试或原型验证,可选择低价套餐(需确保机型适配);
若为生产级大模型训练,优先考虑稳定性(如 SLA 保障)和性能(如 80GB 显存、NVLink 支持),而非单纯价格。
下一篇:按请求付费:AI 推理场景的算力成本革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