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密度芯片集群:采用液冷刀片式服务器设计,单机柜可部署 128 张 AI 芯片,算力密度达到传统数据中心的 8 倍。某智算中心的一个标准机房(500 平方米)即可提供 1 EFLOPS 的 AI 算力,相当于 10 万台普通服务器的计算能力。
高速网络互联:部署 400G InfiniBand 网络,节点间通信延迟低至 1 微秒,支持数万张芯片的协同计算。在训练万亿参数模型时,这种高速互联能将集群效率从 60% 提升至 85%,大幅缩短训练时间。
智能资源调度:通过 AI 驱动的调度系统,实时监控芯片利用率、能耗和任务优先级,实现算力资源的动态分配。某智算中心通过该技术,将 GPU 利用率从平均 50% 提升至 80%,年节电 1.2 亿度。
资源复用与成本优化
弹性扩展与敏捷响应
技术普惠与生态协同
“一云多芯” 的灵活调度:整合 NVIDIA、华为、壁仞等多品牌 AI 芯片,支持用户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最优硬件。训练通用大模型时选用 H100 集群,推理任务选用国产昇腾芯片,成本可降低 40%。
低时延算力网络:与运营商共建 “智算快线”,实现成都与重庆、西安等西部城市的算力 10ms 级调度,支撑区域产业协同。某汽车集团通过该网络,将成都智算中心的训练算力与重庆工厂的边缘推理节点联动,实现自动驾驶模型的实时更新。
绿色智能融合:采用液冷技术(PUE 值低至 1.1)、100% 绿电消纳和智能化能耗管理,实现算力供给的可持续发展。平台每提供 1 EFLOPS 算力的碳排放,仅为行业平均水平的 1/3,帮助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。
政务领域:某新一线城市基于通用大模型和云算力,构建全栈国产化政务智能平台。系统可自动处理 80% 的公文流转,将审批时间从 3 天压缩至 4 小时,同时支持 200 + 政务场景的智能问答,市民满意度提升 35%。
医疗领域:某省级卫生健康系统在医疗云专区部署本地化大模型,整合 3000 万份病历数据训练辅助诊断系统。基层医院通过调用云算力,将常见病误诊率降低 25%,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显著提升。
工业领域:某能源企业通过云算力平台完成设备故障预测大模型的部署,实时分析 5000 + 传感器数据,故障预警准确率达 92%,避免非计划停机损失超亿元。同时,利用 GPU 算力租赁模式进行工艺参数优化,使煤炭转化率提升 3%,年增收超 2 亿元。
文创领域:某影视公司借助云算力的 GPU 集群,将科幻电影的特效渲染时间从 30 天缩短至 5 天,单帧渲染成本降低 60%,同时支持导演实时调整特效参数,创作效率提升 3 倍。
技术自主创新:加大 AI 芯片国产化替代力度,联合国内厂商测试验证壁仞、昇腾等芯片的性能,2025 年前实现国产芯片在推理场景的全面应用,训练场景占比达 50%。
生态协同发展: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,参与 “东数西算” 工程,实现算力资源跨区域调度。计划三年内连接 10 个区域智算中心,形成 5 EFLOPS 的调度能力,支撑产业协同创新。
绿色智能融合:通过智能调度平台实现电力与算力的动态匹配,水电丰沛期多承担训练任务,枯水期侧重推理服务,将算力碳强度再降低 40%。
下一篇:成都算力租用平台:以创新算力模式赋能千行百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