场景适配:训练千亿参数大模型可调用 H100 集群,轻量化推理用 A10 即可满足,3D 动画渲染则优选 RTX 4090—— 无需为单一任务采购全系列硬件,资源池即取即用。
供应保障:通过分布式数据中心布局,极智算等平台可实现 “百万级 GPU 算力调度”,即使在 A100/H100 全球供应紧张的背景下,也能通过资源池化降低个体用户的获取难度。某自动驾驶团队曾在 3 小时内获取 50 张 A100 完成紧急训练,这在传统采购模式下几乎不可能实现。
操作流程:通过 Web 控制台或 API,选择 GPU 型号、实例规格(CPU / 内存 / 存储)、预装镜像(如 PyTorch 2.0+CUDA 12.1),点击确认后,系统自动完成资源分配、环境配置和网络部署,平均 30 秒内即可登录实例开始工作。
效率提升:某高校 AI 实验室的实测显示,使用极智算后,从 “实验想法产生” 到 “算力就绪” 的时间从传统模式的 7 天缩短至 5 分钟,年度项目迭代次数提升 3 倍。
扩容(Scale Out/Up):当训练任务需要更多算力时,可通过控制台一键增加 GPU 数量(如从 4 卡扩展至 16 卡),或升级实例规格(如从 V100 换为 H100),新增资源在分钟级内加入集群。某电商平台的推荐模型训练,曾在大促前通过扩容将算力提升 10 倍,确保模型提前 3 天完成更新。
缩容(Scale In/Down):任务完成或需求下降时,可即时释放多余资源。例如,模型调试阶段仅需 1 张卡,完成后立即释放,避免闲置计费 —— 某企业的测试数据显示,这种模式比 “固定租赁 10 卡整月” 节省 70% 成本。
自动化调度:高级平台支持基于负载的自动扩缩容(如设置 “GPU 利用率> 80% 时自动加卡,<30% 时自动减卡”),进一步减少人工干预。
计费精度:通常精确到秒或分钟,例如租用 1 张 A100 运行 3 小时 20 分钟,仅按实际时长计费,无最低消费门槛。极智算等平台还支持 “按任务计费”,直接关联计算结果与成本(如 “训练一轮模型收费 XX 元”)。
成本可视化:实时账单展示每张卡的使用时长、资源类型和费用明细,支持按项目、按团队维度统计,方便预算管理。某初创公司通过账单分析发现,夜间低峰期租用资源可节省 40% 成本,随即调整训练时间优化支出。
零隐性成本:无需承担硬件折旧、机房电费、运维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。对比传统模式,某科研团队的年度算力支出从 50 万元(含硬件采购)降至 12 万元(纯租赁费用),成本降低 76%。
每次测试可在 2 分钟内启动所需的 A100 实例,无需等待实验室共享资源;
测试完成后立即释放,单次成本仅几十元,大幅降低试错成本;
年度模型迭代次数从 12 次提升至 48 次,提前 3 个月完成核心功能开发。
平日仅保留 20 张 RTX 4090 应对常规需求;
活动前通过扩容将算力提升至 100 张卡,确保 3 天内完成 10 万帧渲染;
活动结束后 2 小时内释放多余资源,峰值期额外成本控制在预算内,避免了传统 “为峰值采购闲置硬件” 的浪费。
通过极智算的团队协作功能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的研究者可同时访问同一 GPU 集群,数据实时同步;
按实际使用时长分摊费用,避免 “资源归属权纠纷”;
项目周期从原计划 18 个月缩短至 12 个月,关键模拟结果提前发表。
更低门槛:无需巨额前期投入,个人开发者也能用上 H100;
更高效率:从 “等资源” 变为 “用资源”,加速项目落地;
更优成本:每一分钱都花在实际计算上,告别闲置浪费。
下一篇:短期 GPU 租赁:应对临时性高算力需求的高效方案